上接25楼:
翻开主题,仔细阅读了《岁寒心》,无不使人扼腕,令人心寒!作者黄梅婉转的科班写作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了那过去的巫教岁月,更看到了黄老将军的无私肝胆与云水胸襟,虽历尽劫难,但耿耿初衷不泯。
黄克诚,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仅次于粟裕、徐海东之后的第三大将。55年授衔时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1359位少将,悠然年少时跃然于日记本上,常与本连队的知青朋友谈兵论仗,度过了那段文化生活缺乏、知识缺乏的知青岁月。
黄克诚,是大将中悠然敬仰的一员。读过《岁寒心》,感觉与他性格有相同之处。王平上将曾对他有过准确的评价:他是一位有......水平、对......重大问题有主见的人......他性格直爽,胸怀坦荡,不唯书,不唯上,也不盲目从众,对重大问题敢争辩,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尽管黄老将军品格高尚有才干,但他却难以融入那个复杂的社会,这使得黄老将军的一生命运多舛,屡遭挫折,饱受打击。他历尽磨难,宁折不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黄老将军的经历犹如一本人生教科书,可以教育我们怎样做人。
红军时期,黄克诚被屡屡视为右倾而遭批判,多次被撤职,以及与他同在一九五九年罹难的几位(彭、黄、张、周案),虽然建国三十多年里,大半时间他都未能安安生生当“官”,虽然黄老将军一生活得过于沉重,但他的高尚品格足以令后人们敬仰。